醴陵市文化馆成立于1950年,负责组织群众文化活动、繁荣群众文化事业、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相关培训、授权管理文化市场、群众文艺理论研究、文化交流及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等,属财政全额拨款的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;下设非遗、书法、绘画、摄影、舞蹈、戏曲、音乐、曲艺、文学等业务部门和“五彩艺术团”、“欢歌合唱团”两个馆办业余群艺团体。
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牌奖的扁豆双禽瓶
醴陵市非遗保护中心成立于2007年,办公室设在市文化馆,现有非遗专干3人。中心致力于非遗普查工作,基本摸清了醴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、数量与分布状况。调查发现15大类215个非遗项目:民间音乐116个,民间文学29个,人生礼俗16个,民间手工技艺10个,民间美术7个,民间舞蹈6个,岁时节令5个,民间信仰6个,曲艺6个,消费习俗5个,民间知识3个,游艺、传统体育与竞技3个,戏曲2个,生产商贸习俗1个。以此为基础,编撰出版书籍2部:《醴陵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汇编》(含《普查工作成果汇编》《普查工作资料汇编》)和《醴陵非物质文化遗产》。
星子灯
醴陵市非遗保护中心高度重视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,现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项:《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》,湖南省级保护名录项目2项:《星子灯》《花炮制作技艺》,株洲市级保护名录项目18项:《思情鬼歌》《春锣》《赞土地》《状元洲的传说》《花炮祖师李畋祭典》《醴陵皮影戏》《醴陵巫家拳》《醴陵婚嫁歌谣》《醴陵焙肉制作方法》《醴陵红薯脆片制作》《六团三境龙王爷祭典》《醴陵伏鱼》《沩山豆腐》《醴陵毛笔制作技艺》《醴陵圆蛋糕制作技艺》《醴陵糖画制作技艺》《唐氏皮肤病疗法》《石头、铁鞋功》,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59项。现有省级传承人3人、市级传承人16人。已建成“醴陵釉下五彩瓷烧制技艺”传承基地21家,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家。
醴陵花炮
另外,醴陵市非遗保护中心积极探索宣传利用方式,在市文化馆三楼设立了专门的非遗展览室,陈列了各类非遗项目,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果,彰显了醴陵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魅力。
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,醴陵市文化馆及非遗保护中心将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,结合本地实际,以加强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为基础,以制订全市中长期非遗保护发展规划为突破口,以开展非遗项目宣传展示利用为具体途径,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举措,着力构建科学化、社会化、立体化的保护、传承、利用大格局,推进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进一步发展。